“昨天教的内容我有个动作没有记住,你快教教我!”6月6日上午,太原市晋阳街公园的景观桥下,韩如梅和同伴正在练习昨天老师教的舞蹈动作,这里已成为她们的固定活动场所。如今,晋阳街公园,环境优美,绿树成荫,游人漫步其中,顿觉心旷神怡,已成为太原市小店区的一张靓丽名片。从外观上,我们几乎看不出晋阳街公园与一般公园的区别,但事实上,它有一个不同于普通公园的重要功能。
太原市公园服务中心晋阳街公园负责人董贵义介绍,晋阳街公园是兼具城市缓洪功能的综合性公园。公园整体缓洪量达21万立方米,相当于80多个标准游泳池(一个标准游泳池的蓄水量是2500立方米算)的蓄洪量,是城南地区重要缓洪设施。
晋阳街公园依缓洪功能从北向南自然分为北池、西池、中池、南池四个区域。北池和西池平常蓄水作景观湖,汛期蓄洪用做防洪库容。其中,北池区域是公园的主景区,环湖设置复层平台,湖体南岸设置水景广场以及亲水平台。南池和中池则不设景观蓄水。中池区域将坝体部分设计为上下两层,低处是儿童综合活动区域。南池区域是主要的公共休闲场所,利用坝体修建了观景悬桥、讲演台、休憩空间、特色廊架,西侧结合蓄水池设计了篮球场。
这些设计都是围绕三个蓄洪池和坝体展开的,外观与公园浑然一体,如果不了解,根本看不出它是缓洪池。
每 年 6月—9月,太原市进入“汛期”。一旦暴雨持续降下,当晋阳街暗涵水位上涨超过北池水位线时,就会自动涌入晋阳街公园缓洪池,缓解周围低洼地带被淹的局面。
晋阳街公园位于太原市小店区晋阳街以南、荣军北街以北、山西财经大学南校区以东,大吴路以西。董贵义介绍,2016年以前,这里是许坦渠的一部分,也是和东山下泄水流的交汇点。每到下雨的时候,许坦渠的水顺流而下,在晋阳街暗涵内与东山上的水流交汇,最后沿晋阳街暗涵排入汾河。
但随着降水量增加,晋阳街暗涵容不下时,附近水流就会排入地势较低的晋阳街公园附近,并在附近集聚。
大吴村的王镇江回忆:“那时,从山上下来的污水,除少数用来种地外,其余的都在这里‘窝’着,用不了也排不掉,只能靠蒸发或往下渗。”
事实上,许坦渠和晋阳街交汇处修建的暗涵,排水量大约是每秒45立方米,可以说排水量非常大了。但水沿晋阳街暗涵往汾河走,在到达滨河东路附近时,会遇到一个大型泵站,然后才能进入汾河。可一旦水流量太大,暗涵内的水难以及时排出,就会越积越多。处于水流交汇点的晋阳街公园一带就会积水。“除了常常被水淹,环境也一言难尽。即使不下雨,也没人愿意来。这里虽说是许坦渠的一部分,但我们都叫它干渠。”王镇江说,不下雨的时候,渠里要不没水,要不就是臭水,周围的生活污水、工厂废水都会排进来。市民走到这里,离老远就能闻到刺鼻的味道。渠的两边还堆放着垃圾,一到夏天,蚊子苍蝇到处飞。如今,晋阳街公园在缓洪方面大显身手,还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。
2021年10月的那场暴雨,很多人都记忆犹新。“那两天连降暴雨,水位骤升,公园关门。我在家透过窗户看到了‘大显身手’的晋阳街公园。”王镇江说,原来大家活动的地方,变成了蓄洪池,接住了大部分雨水。村庄没有被淹,人们遇到急事也不担心出不了门。“去年的那场暴雨,我们公园最多的时候储蓄了近15万立方米的雨水。”董贵义说。
由于缓洪功能的需要,公园在景观生态设计上,还采用了多种雨水收集系统,如非调洪时期,中池和南池遇降雨需要排除积水,可以通过池底边沟收集并采用小流量泵站抽排。同时,为配合缓洪功能,公园栽种了湿生植物,如银杏、国槐、白蜡、三七景天、八宝景天、射干、紫露草、金娃娃萱草等。
又到6月,汛期快要来临。沙袋已经备好、防汛设施已经检修、防汛演练已经准备就绪,这样一座平时可观景、汛期能缓洪的公园,随时准备迎接“大考”。